一、刀柄:
指中国刀手握之部份,因此又称『刀把』。又细分为:后鼻、环、茎、套环四部份。
1. 后鼻:
为固定全刀之螺丝,又称『箍』;一般多为可调整式,若柄刃一体成形,则无此设备。质材多为铜铁等金属;上鑽有小孔,係穿细钢棒以旋紧握柄之用,部份刀具却于此繫绑『血禅』,甚另加铜环繫物,皆会影响刀体结构, 着实不妥。(『血禅』一般为较厚、较硬之绸料,多繫 有二至三块;国术舞刀花用,其颜色较鲜明多变;其长 度以对角与刀长度相等为原则。古代血禅则并非专为装 饰而设之布块,乃为擦拭刀上染血之实用工具也。又称 『刀彩』、 『刀衣』、『彩布』或『刀袍』,多为鲜红;据闻,古人出征时乃繫以白色『血禅』,返国时若已沾满敌 人鲜血,正表示其战功彪炳,为荣誉之象徵。)
2. 环:
又称『刀头』,古时常因刀头有环,『环』与『还』同音, 于是常以刀头隐喻归返之意。实指刀柄底端突起部份。形 制极多,有:圆鐏绣球刀环、福到环、寿字绣球环、圆鐏 环、八卦环、狮头环、白玉卷尾环、环状环、丹漆卷尾青 玉环等。 又称『柄首』、『刀首』、『刀座』;有作为调节全刀重心之用途 (与刀尖轻重成正比) 质材多与护手相同,以求整 体美观。环上多见精凋镂刻,崁珠镶玉,极尽华丽之能事, 唯实用性军刀除外。或阴刻单位、家族名号,以示区别或威吓。又由于环部较后鼻为大,血禅繫挂其上较为方便, 因此大都将繫带孔 (环) 置于环上。
3. 茎部:
指刀上供握持之最主要区位,有单、双手茎之分。前者 长约15CM上下,除清王室有以玉材或角质为材外,其馀 则多以木料或竹片作成;有直茎与曲茎两种,又有圆茎、 扁茎或长方茎之分。为方便握持,有刻指位者,有以皮 革包裹者,有以棉绳、丝带或金属丝缠绕者,有一体成 形上阴刻纹路者,有阳刻连续环状物者,亦有加钉金属 花钉者,不一而足,但多能以实用为优先考虑。后者长 约25CM左右,大都较为简洁,以原木料为主,且以椭圆 形直茎居多。茎上鑽有一小孔,为征战时贯插竹籤,以 确保牢固之用,平时则穿繫流苏以为装。
4. 套环:
简称『茎箍』或『铜(铁)套』,为茎与护手间之环套式垫 片,有增加牢固与美观之功用。造刀者多在其上精凋图 纹,使之与护手连成一体,往往有绝世之作。
二、护手:
又称『刀格』、『刀锷』或『刀盘』,指装置于刀身与茎间 之盘状金属物,应以保护持刀之手为其主要目的,装饰美观应为其次,但却见历代名刀之护手造型,千奇百怪, 可谓各家工艺美术尽在其上。
常见者有:兰花纹透凋、 错金如意、双龙抢珠、鎏金夔龙纹、活动龙纹、荷花铜 质、文武、双角、鎏金双龙抢珠圆形、圆稜、双龙抱柱、 四角盘座等等。
亦因如此,方为历代刀剑收藏家流连于古刀之美之重要储元。
盘型样式颇多,有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 花瓣型、八卦型等;形制亦多,有单一片状、盛血池之 盘状、实心造型等样式。
质材虽然多元,如:纯铜、青 铜、其他合金铜、鎏金、钢质、生铁等.
但多能以『功 能』为取向。
三、刀身:
指刀有刃、尖或真正具有攻击力之部份。质材品类颇多 ,其中以折叠锻钢、花纹钢、熔合钢、包钢等複合锻造 钢材为优。又分颚、刃、背、尖、面五部份:
1. 刀颚:
又称『截铜』、『阻』或『套片』,为介于刀身与护手间即刀根处之金属物,有增加刀身与刀鞘间摩擦力或防止血 液流入茎内,以及刻写名号、图纹之用。有颚之中国刀制并不多见;质材多与护手相同,形制变化仍多,有: 金龙吐信、浮凋龙纹、阴凋锦纹、素面云团、太极、日 月纹等。 刀颚附近多为製刀者或主其事者铭文之处,或刻造刀时辰、刀匠名、刀名或製刀意义、目的等,而多以阴 刻为主。
2. 刀刃:
指刀身锐利的一侧,或称『刀锋』。一般开刃法亦有两类, 依用刀者之需要处理。一为斧头式,适用于砍噼硬物; 一为锐角三角形 (蛤嘴式) 全开刃式,适用于切、割、 削、划,古代军事用刀多为前者。
3. 刀背:
指刀身上无刃钝厚之一侧。又称『刀嵴』。有些刀制之刀背亦有开刃,如清代满人腰刀、和阗刀皆于近刀尖处开双刃,元代骑兵将官用滚珠腰刀,刀背开刃长达三分之一,更是犀利非常。
4.刀尖:
指刀身之最稍端,刀匠研磨技术之良陋,几乎可由刀尖得知。因磨製时,尖端最易过热脆化,因此要能锐而不 脆方为上品;又刀尖为视觉行进路线之焦点,其是否匀称流畅最容易被察觉。而刀尖角度是否正确,又直接关 係着刀之犀利程度,由此,其重要性应可得知。历代刀尖形制颇多,有柳叶尖形、宽口收尖形、尖刺形、圆形、 云团形、直嵴弯刃形等等。又有于刀尖上磨出所谓『截头』者(即磨痕与刀身其他部位不同) ,俗称『刀帽』。
5.刀面:
指嵴与刃间之纵深,上多半呈现摺叠钢之花纹或刻有血沟。血沟又称血槽,有单槽、双槽及多槽;用为杀敌时之放血功能、增加挥刀时破空之声以助威、增加刀身之流线感以及弥补刀身之缺陷。刀面抛光或美化技巧,多为刀匠不传之密。《崔国辅‧ 从军行》载:『刀光照寒夜,阵色明如昼。』,《张蠙‧钱 塘夜宴留别郡守诗》中又载:『屏閒佩响藏歌妓,幕外刀光立从官。』,皆说明品刀、鑑刀第一眼,即在刀光中, 足见其重要。
四、刀鞘:
指装刀之硬套,又称『刀室』、『刀削』。刀鞘为佩挂时佔有最大空间之部位,极其显眼,因此,製刀匠皆竭尽所 能力为其装饰。鞘上装具大都分为:鞘口、佩带、鞘身、 护环、镖五部份。其中鞘口、护环、镖,多以『四』为 基数,取『四绝』之意,代表刀之威盛霸气。
1.鞘口:
位于刀鞘进出口,与护手经常碰撞,因此,多以金属材 质作成,防止其崩裂。配合刀制,造型多变,有精凋镂 空龙纹、龙形阳纹、鎏金锦纹、日月共明合金铜、鎏金 素面等,亦有镶金银珠宝者,华丽异常。
2. 佩带:
指将刀挂于身上之丝带;有以各类贵金属製成,也有以 一般缎带、棉绳繫挂,带上多装配一宝石或蜜蜡,以为 塞入腰带方便佩挂之用。蜜蜡中穿一孔,将丝带穿过后, 绕其半圈,再穿入小孔,如此即可依需要调整佩挂位置。
3. 鞘身:
多以木质为料,也有以钢质、漆器、竹材、青铜、硬皮 革等製成,但若以金属为材,为有效保护刀刃,多以木 料或布料再做一内鞘或衬底。木质则多取黑檀木、柚木、 花梨木、红豆杉或梧桐等软质木料,外包鲛鱼皮、马皮、莽皮等皮革或油漆製成。
4. 护环:
拥有两大功能,一为保护刀鞘,以防其崩裂;二为繫绑 佩带之用,因此又称『带环』。大体分为三种类形:上下 护环分开以佩带相连者、上下护环相连者、单一护环者; 其中第三类大都以鞘口作为上护环。 质材几乎皆为金属,有素面纯铜、有纯铜精凋花纹、 有镂空精凋夔纹、有荷花、牡丹、睡莲形式、也有错金、 鎏金或镶崁珠玉者,以清代作品最为华丽。
5. 镖:
又称『鞘端』,指刀鞘尾端收头用之金属套件。亦有保护刀鞘之功能,使其不因常与地面牴触而崩裂。质材多与其他 装具相同以求齐一美观,造型则变化极多,有与鞘口相互 呼应配套成形者,如:日月共明型;有与鞘口、护环三位 一体者,如:福禄寿型、八仙过海型、八子戏春型等;也有单独成型者,如:素面云团形、方形、椭圆形、鱼鳞形、 铜质挖花等。
五、刀套:
平时收藏或移送他处时,为防止因碰重伤而及刀体外观,或为增加刀具之尊贵华丽感,而将其装置于木製锦盒或丝绸布套中。上述之保护用具即称『刀盒』或『刀套』;质材品类繁多,製作皆极为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