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批航天员没有飞天的人是谁?
邓清明
邓清明作为中国第一批航天员,坚持训练20年,但除了3次被任命为备份航天员,还未执行过飞天任务。但他依然坚持训练,是首批航天员未执行飞天任务的唯一现役队员,在国家航天事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邓清明,1966年3月16日生于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东陂镇,现年55岁的邓清明仍英姿飒爽正青春,仍是现役中国航天员。邓清明走上光荣的航天之路与他本人的坚持与努力密不可分。
邓清明家里是一般家庭,从小读书的环境也是非常艰苦,学习完小学和初中的课程之后,邓清明考入高中。高中的学校离家很远,每次往返与学校与家,邓清明都要步行走上两三个小时,这些磨砺都让邓清明更加坚定要好好学习的决心。
高中时期的邓清明,通过学校老师的谆谆教导接触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学习了地理、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邓清明对国家的过去与未来发展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1984年,18岁的邓清明参军报国,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军人。邓清明进入军队后,训练非常刻苦,军事素养和军事技能都十分突出,后来,邓清明被录取为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从事航空领域的工作。
与此同时,国家的航天事业持续发展中,1992年,国家正式批准载人飞船工程的立项,6年后也就是1998年,国家遴选首批航天员。
邓清明从1500多名优秀空军飞行员中脱颖而出,同另外13名战友成为中国首批14名航天员。
此次选拔的标准非常之高,每一位进入选拨的空军飞行员都必须是飞行时间累计800小时以上,并且在原单位中有实际的工作成绩并多次受到表彰。
邓清明做为一名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在原部队是军事综合素养的佼佼者,通过了层层选拔。
邓清明同所有航天员和教练员一起,庄严宣誓:“视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高于一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不懈奋斗……”,邓清明一腔热血报效祖国,开启了自己的航天梦想。
血汗浇筑航天梦想
邓清明为了能成长为一位合格的航天员,积极参与航天员所要求的全部训练,邓清明做为职业航天员,可能会承担驾驶员任务或者任务专家责任,所以训练内容及其繁杂与枯燥,他都坚持了下来。
邓清明参加超重训练时,超过他本人8倍的重量施加在他的身上,可想而知是多么大的压力。但邓清明不以为苦,反以为傲,他曾说为了能完成航天梦想,为国家的航天事业贡献不怕流血流汗。
邓清明也曾在“寂静与孤独训练”中表现出色。这一项训练是十分反常理的,人是群居动物而少不了社会交际,而寂静与孤独训练就是要让一个人单独地待在一个模拟太空的无声无信息的环境中,并且这个人还要保持理性去完成航天任务。邓清明圆满完成了一轮又一轮的模拟训练。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邓清明的战友杨利伟成为圆梦航天第一人,这也让邓清明对航天事业更加向往。
为了能够保持专业的航天人素养,邓清明日复一日地加强训练,有的时候为了对即将到来的航天任务作出百分之一百的准备,邓清明会跟战友们一起进入冲刺训练阶段,每天花在训练场的时间长达16个小时,累到吃饭的时候拿不稳筷子。
邓清明十几年如一日地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不断地向心中的航天梦发起冲刺,他的身影必将载入中国航天史册,影响一代又一代优秀的航天员。
甘愿替补传奇预备
邓清明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航天信息上,是在1998年年他刚被选拔为首批航天员时。邓清明的名字第二次再出现就是在备份乘组的队员名单上了。
2012年6月,中国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执行太空任务,邓清明作为备份乘组的航天员,与景海鹏、刘旺、刘洋等战友一起参与了严格的航天员训练。
一年后,神舟十号发射升空,邓清明再次备份甘愿替补。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向太空,邓清明仍未能圆航天梦想,还是一名替补。
连续三次的航天任务都没能成为升空航天员,邓清明是有失望和失落的,毕竟报效国家航天事业的心始终如一。
邓清明没有放弃,也没有对组织任命有不满情绪,而是收起失落再蓄力量,甘愿替补,这份坚持与大局观令人敬佩。
邓清明一如往常积极训练,完全把自己当成一名即将要执行太空任务的航天员,严格要求自己参与所有训练,不容许自己有任何的懈怠。
在邓清明看来,能被任命为备份航天员也是需要自身有着与登上太空的航天员战友们同样的航天素质的。
在神舟十一号飞船准备飞入太空训练时期,邓清明在模拟验证实验过程训练中经历了三十余天的飞行舱模拟训练,邓清明为了航天事业做到了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煎熬,甘愿当一名预备替补。
邓清明作为中国第一批航天员,坚持训练20年,但除了3次被任命为备份航天员,还未执行过飞天任务。
但他依然坚持训练,是首批航天员未执行飞天任务的唯一现役队员,在国家航天事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8年,中宣部授予了邓清明“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
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好消息不断传来,我们在为这些好发展欢呼雀跃时,也要从中汲取力量提升自己个人的发展。
在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中,有着千千万万颗甘愿做螺丝钉的工作人员兢兢业业,把自己手头负责的工作做好,他们正是时代楷模的缩影,也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奋上进,认真生活。。
二、中国第一颗引导卫星?
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搭载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长征一号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解说4月24日,共和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在宇航技术的研
随后,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乐曲,音色优美,清晰洪亮。
东方红一号传回的音乐信号被湘西、海南两个测控站接收到并录制成磁带,随后被专机送往北京,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广播。
卫星成功发射的第二天,正在广州参加东南亚三国四方会议的周恩来总理,刚走进会场就兴奋地向代表们宣布了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消息。
周恩来昨天晚上,我们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从1958年提出设想计划,到1970年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项目历时12年,中间一度停滞。1964年12月27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负责卫星研制的581组副组长赵九章致信周恩来总理,提出随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以及导弹发射的成功,应该尽快恢复被暂缓的卫星研制计划。
信中的建议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1967年12月,国防科委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工作会议,审定了总体方案和各分系统方案,正式命名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东方红一号。
时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领导小组组长 戚发轫当年就叫18勇士,航天18勇士,实际上就是18个所需要的专业,有搞总装的,有搞总体的,有搞结构的,为了筹备这个事情。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从此开启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 孙家栋那个激动的心情确实没办法说,你可以想象,那个时候中国的条件能把第一颗卫星在那个年代把它弄到天上去,确实是一个螺丝钉都是中国自己搞的,真是感觉到扬眉吐气。
1970年5月1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完成探测任务,停止发射信号,但卫星的轨道寿命并未结束。时至今日,东方红一号卫星依然在太空运行,那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前不屈不挠奋勇前行的象征。
三、中国第几个把卫星升上天的呢?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从此开启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 孙家栋:那个激动的心情确实没办法说,你可以想象,那个时候中国的条件能把第一颗卫星在那个年代把它弄到天上去,确实是一个螺丝钉都是中国自己搞的,真是感觉到扬眉吐气。
1970年5月1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完成探测任务,停止发射信号,但卫星的轨道寿命并未结束。时至今日,“东方红一号”卫星依然在太空运行,那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前不屈不挠、奋勇前行的象征。
四、东方红一号故事?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搭载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长征一号”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指挥员:点火!
现场:点火!
解说:4月24日,共和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在宇航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随后,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乐曲,音色优美,清晰洪亮。
“东方红一号”传回的音乐信号被湘西、海南两个测控站接收到并录制成磁带,随后被专机送往北京,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广播。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控制台操纵员胡世祥按下发射按钮,“东方红一号”随后升天
卫星成功发射的第二天,正在广州参加东南亚“三国四方”会议的周恩来总理,刚走进会场就兴奋地向代表们宣布了“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消息。
周恩来:昨天晚上,我们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从1958年提出设想计划,到1970年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项目历时12年,中间一度停滞。1964年12月27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负责卫星研制的“581组”副组长赵九章致信周恩来总理,提出随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以及导弹发射的成功,应该尽快恢复被暂缓的卫星研制计划。
搭载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长征一号”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信中的建议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1967年12月,国防科委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工作会议,审定了总体方案和各分系统方案,正式命名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东方红一号”。
时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领导小组组长 戚发轫:当年就叫“18勇士”,“航天18勇士”,实际上就是18个所需要的专业,有搞总装的,有搞总体的,有搞结构的,为了筹备这个事情。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从此开启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 孙家栋:那个激动的心情确实没办法说,你可以想象,那个时候中国的条件能把第一颗卫星在那个年代把它弄到天上去,确实是一个螺丝钉都是中国自己搞的,真是感觉到扬眉吐气。
1970年5月1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完成探测任务,停止发射信号,但卫星的轨道寿命并未结束。时至今日,“东方红一号”卫星依然在太空运行,那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前不屈不挠、奋勇前行的象征。
《共和国图像日志》:黄继光烈士的妈妈邓芳芝被选为代表,农业劳动模范耿长锁和他的选民们告别,班禅额尔德尼从日喀则出发,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内蒙草原的牧民欢送自己的代表胡赫勒泰……
这次全国基层选举工作,从1953年4月开始全面铺开,到6月份顺利结束,全国近6亿人参加选举,选出基层人民代表550多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作了重要准备,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人民民主迈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