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扭力弹簧螺丝之家

扭力弹簧图纸

152 2023-07-03 13:41

一、扭力弹簧图纸

弹簧的热处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金属材料的弹性性能,由于组织决定了性能,因此,得到弹性性能好的回火屈氏体组织是热处理的最终目标,故此,可以通过淬火+中温回火来提高扭簧的弹性极限,从而来提高其扭力,此外喷丸强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在弹簧材料确定的情况下,增大弹簧的截面尺寸,也可以提高其扭力,不过这个不是通过热处理的方法来提高扭力的方法罢了。

二、扭力弹簧扭力大小因素有哪些:0如何绘制扭力弹簧

2、根据工件所需扭矩值要求,确定预设扭矩值。

预设扭矩值时,将扳手手柄上的锁定环下拉,同时转动手柄,调节标尺主刻度线和微分刻度线数值至所需扭矩值。调节好后,松开锁定环,手柄自动锁定。

3、确认扭力扳手与固定件连接可靠并已锁定

用扭力扳手时,先将扳手方榫连接好辅助配件(如套筒,各类批嘴),确保连接已经没问题。在加固扭力之前,设定好需要加固的力值,并锁好紧锁装置,调整好方向转换钮到加力的方向,然后在使用时先快速连续操作5-6次,使扳手内部组件上特殊润滑剂能充分润滑,使扭力扳手更精确,持久使用。

4、扭力扳手加力方法

在扳手方榫上装上相应规格套筒,并套住紧固件,再在手柄上缓慢用力。施加外力时必须按标明的箭头方向。

手要把握住把手的有效范围,沿垂直于扭力扳手壳体方向,慢慢地加力,直至听到扭力扳手发出“塔”的声音,当拧紧到发出信号“卡嗒”(click)的一声(已达到预设扭矩值),停止加力。一次作业完毕。

此时扭力扳手已到达预置扭力值,工件已加力完毕,然后应及时解除作用力,以免损坏另部件

三、扭力弹簧工作原理

扭力扳手又称扭力计、扭力螺钉旋具。它是依据梁的弯曲原理、扭杆的弯曲原理和螺旋弹簧的压缩原理而设计的,能测量出作用在螺母上的力矩大小。

  扭力扳手有一根长的弹性杆,其一端装着手柄,另一端装有方头或六角头,在方头或六角头上套装一个可换的套筒,用钢珠卡住。在顶端上还装有一个长指针。刻度板固定在柄座上,每格刻度值为1N(或kg/m)。

  使用前,先将安装在扳手上的指示器调整到所需的力矩,然后扳动扳手,当达到该预定力矩时,指示器上的指针就会向销轴一方转动,最后指针与销轴碰撞,通过音箱信号或传感信号告知操作者。

  扭矩扳手(扭力扳手)发出卡塔声音的原理很简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去理解:

  1、扭矩扳手在发出“卡塔”声后是提示已达到你要求的扭矩值了;

  2、扭矩扳手所发出的“卡塔”是由本身内部的扭矩释放结构产生的,其结构分为压力弹簧、扭矩释放关节、扭矩顶杆三结构所组成.

  3、首先在扭矩扳手上设定所需扭矩值(由弹簧套在顶杆上向扭矩释放关节施压),锁定扭矩扳手,开始拧紧螺栓。当螺栓达到扭矩值(当使用扭力大于弹簧的压力)后,会产生瞬间脱节的效应。在产生脱节效应的瞬间发出关节敲击,扳手金属外壳所发出的“卡塔”声。由此来确认达到扭矩值的提醒作用(其实就象我们手臂关节成15度弯曲放在铁管里瞬间申直后会碰到钢管的原理一样)。

  以上所说是最常用的手动扭力扳手,除此之外还有电动扭力扳手、气动扭力扳手等。

扭力扳手结构及工作原理-西域

四、绘制扭力弹簧图

· 压力弹簧的设计数据,除弹簧尺寸外,更需要计算出最大负荷及变位尺寸的负荷;

· 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压缩时,每增加1mm距离的负荷(kgf/mm);

·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

k =(G×d)/(8×Dm×Nc)

G=线材的钢性模数:琴钢丝G=8000 ;不锈钢丝G=7300 ,磷青铜线G=4500 ,黄铜线G=3500

d=线径

Do=OD=外径

Di=ID=内径

Dm=MD=中径=Do-d

N=总圈数

Nc=有效圈数=N-2

弹簧常数计算范例:

线径=2.0mm , 外径=22mm , 总圈数=5.5圈 ,钢丝材质=琴钢丝

拉力弹簧

拉力弹簧的 k值与压力弹簧的计算公式相同

· 拉力弹簧的初张力:初张力等于适足拉开互相紧贴的弹簧并圈所需的力,初张力在弹簧卷制成形后发生。拉力弹簧在制作时,因钢丝材质、线径、弹簧指数、静电、润滑油脂、热处理、电镀等不同,使得每个拉力弹簧初始拉力产生不平均的现象。所以安装各规格的拉力弹簧时,应预拉至各并圈之间稍为分开一些间距所需的力称为初张力。

· 初张力=P-(k×F1)=最大负荷-(弹簧常数×拉伸长度)

扭力弹簧

· 弹簧常数:以 k 表示,当弹簧被扭转时,每增加1°扭转角的负荷 (kgf/mm).

·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

E=线材之钢性模数:琴钢丝E=21000 ,不锈钢丝E=19400 ,磷青铜线E=11200 ,黄铜线E=11200

d=线径

Do=OD=外径

Di=ID=内径

Dm=MD=中径=Do-d

N=总圈数

R=负荷作用的力臂

p=3.1416

五、扭力弹簧与其他组件安装

装法如下:

1、首先准备好新的回位弹簧。

2、之后将车辆换挡杆的外壳撬起来。

3、向上提就可以看到固定换挡头的卡扣。

4、使用改锥将卡扣拧下来。

5、之后用力向上提换挡头。

6、这样就将档位头拆卸下来了。

7、之后将档位头下方的回位弹簧拿出来。

8、将新的回位弹簧放到缝隙处就可以了。

9、这样车辆的换挡回位弹簧就更换完成了。

六、扭力弹簧力计算

工作变形角=(64x180x圈数x中径x工作扭矩)/(弹簧材料的弹性模量x3.14x材料直径的4次方) 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第三卷

七、扭力弹簧扭力计算

扭力乘以力臂长等于扭矩

八、绘制扭力弹簧实验报告

公式:F=(Ed^4*)ψ/ (3670*n*D) *L

E:弹簧模量(一般取20000) ;d:线径; ψ:扭动角度, n:有效圈数, D:中径. L:扭臂长度。

弹簧的扭力,主要取决于它的弹性系数的大小,而弹性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材料、横截面积、单位长度内的圈数。

扭转弹簧属于螺旋弹簧。扭转弹簧的端部被固定到其他组件,当其他组件绕着弹簧中心旋转时,该弹簧将它们拉回初始位置,产生扭矩或旋转力。扭转弹簧可以存储和释放角能量或者通过绕簧体中轴旋转力臂以静态固定某一装置。

扩展资料:

扭簧各主要参数

(1) 自由长度。

(2) 控制直径:外径、内径、所套管之内径,或所穿越圆杆之外径。

(3) 钢丝尺寸“线径”。

(4) 材料(种类及等级)。

(5) 圈数:总圈数及、右旋或左旋。

(6) 扭转力:偏转至某一角度之磅数。

(7) 最大挠度(自由位置算起之角度)。

(8) 末端之形式。

九、绘制扭力弹簧的方法

扭力扳手又称扭力计、扭力螺钉旋具。它是依据梁的弯曲原理、扭杆的弯曲原理和螺旋弹簧的压缩原理而设计的,能测量出作用在螺母上的力矩大小。

  扭力扳手有一根长的弹性杆,其一端装着手柄,另一端装有方头或六角头,在方头或六角头上套装一个可换的套筒,用钢珠卡住。在顶端上还装有一个长指针。刻度板固定在柄座上,每格刻度值为1N(或kg/m)。

  使用前,先将安装在扳手上的指示器调整到所需的力矩,然后扳动扳手,当达到该预定力矩时,指示器上的指针就会向销轴一方转动,最后指针与销轴碰撞,通过音箱信号或传感信号告知操作者。

  扭矩扳手(扭力扳手)发出卡塔声音的原理很简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去理解:

  1、扭矩扳手在发出“卡塔”声后是提示已达到你要求的扭矩值了;

  2、扭矩扳手所发出的“卡塔”是由本身内部的扭矩释放结构产生的,其结构分为压力弹簧、扭矩释放关节、扭矩顶杆三结构所组成.

  3、首先在扭矩扳手上设定所需扭矩值(由弹簧套在顶杆上向扭矩释放关节施压),锁定扭矩扳手,开始拧紧螺栓。当螺栓达到扭矩值(当使用扭力大于弹簧的压力)后,会产生瞬间脱节的效应。在产生脱节效应的瞬间发出关节敲击,扳手金属外壳所发出的“卡塔”声。由此来确认达到扭矩值的提醒作用(其实就象我们手臂关节成15度弯曲放在铁管里瞬间申直后会碰到钢管的原理一样)。

  以上所说是最常用的手动扭力扳手,除此之外还有电动扭力扳手、气动扭力扳手等。

扭力扳手结构及工作原理-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