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碟形弹簧螺丝之家

螺丝帽松了拧不紧怎么办?

92 2023-06-22 03:43

一、螺丝帽松了拧不紧怎么办?

1、加垫弹簧垫圈。

2、用六角开槽螺母+开口销。

3、加垫止动垫圈。

4、六角螺栓的六角头开孔插入钢线。

弹簧垫圈在一般机械产品的承力和非承力结构中应用广泛,其特点是成本低廉、安装方便,适用于装拆频繁的部位。弹簧垫圈装置在螺母下面用来防止螺母松动。弹簧垫可以防松,如果容易产生脉冲的最好加弹簧垫片。但有些重要的连接,如主要依靠压紧产生摩擦力传递动力的地方是不能使用弹簧垫的, 用了降低连接刚性,反而容易出事。

弹簧垫圈有内齿弹性垫圈、外齿弹性垫圈;波形弹簧垫圈;碟形弹簧垫圈。

螺丝帽松了拧不紧可以换长一点的

可以在螺丝帽后面再加一个螺丝帽,或是在原来的螺丝帽前面加几个垫圈,这样就能拧紧了。

二、(30分)根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冋答下列问题。被称为安徽省内“南水北调”的“引江济淮”工程,已

(1)冬小麦春季需水量大,(2分)但淮北平原此时水资源短缺(降水少、蒸发量大),春旱对冬小麦生长威胁很大。(2分)“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后能有效补充灌溉用水,确保小麦丰收。(2分)

(2)对河湖:补充水量、稀释污染、净化水质、利于水生生物生长。(4分)

对城市:补充水源、改善水质、保障供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防止地面下沉,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4分)

(3)对交通:沟通长江、淮河,形成南北向水上大通道(结束我省江淮之间的水运必须绕道京杭大运河的历史),(2分)缩短运输里程,降低运输成本,(2分)减轻铁路运输等陆路交通的压力。(2分)

对煤炭工业:给“两淮”煤矿提供足够的工业用水,(2分)促进煤—焦—化(炼焦、煤化工),煤—电(火电)等工业的发展,(2分)有利于“两淮”煤炭南运。(2分)

对冶金工业:由于“两淮”的煤炭运量增加、运费降低,(2分)为马鞍山钢铁工业和铜陵有色冶金工业提供充足的能源。(2分)

“引江济淮工程可以解决淮北春旱灾情,使小麦丰收。该工程可以给沿途河湖补充水量、稀释污染、净化水质、利于水生生物生长;同时解决沿途城市的水资源不足问题,改善城市水质等。该工程的建设沟通了长江、淮河,形成南北向水上大通道,减轻铁路运输等陆路交通的压力;给“两淮”煤矿提供足够的工业用水,促进煤炭的深加工;有利于“两淮”煤炭南运,为马鞍山钢铁工业和铜陵有色冶金工业提供充足的能源。

三、作为安徽人,向外省的朋友介绍我们的安徽的地方特色。(1)徽州古民居是徽派建筑精品,著名的代表是黟县

(1)宏村 (2)歙砚 (3)黄梅戏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徽派建筑的相关知识内容。徽派建筑流行于古徽州府所辖各县,即今黄山市的三区四县及江西省的婺源和安徽宣州市的绩溪。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融古雅,简洁与富丽于一身的徽式建筑仍然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著名的代表是黟县的西递和宏村。

(2)本题考查的是关于“文房四宝”的相关知识内容。安徽的“文房四宝”是宣笔,宣纸,徽墨,歙砚。文房四宝都产自于皖南,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堪称世界独有。宣笔选料严格,制作精巧,毛纯耐用,刚柔得中,尖、圆、齐、健四德兼具;至于宣纸,人们称之“薄似蝉翼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徽墨则是“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经久不褪,香味浓郁”;歙砚,石质坚韧,湿润莹洁,纹理缜密,抚之如柔肤,扣之似金石。这是安徽人的骄傲。

(3)本题考查的是关于黄梅戏的相关知识内容。黄梅戏是受徽剧和岳西高腔影响,形成安徽地方特色的戏剧。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在民国10年(1921年)出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黄梅戏”这个名称。

四、安徽省有哪些剧种?

1、淮北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是在安徽淮北地区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它因发源于淮北地区,表演时男角上场背花鼓,乐队伴奏时也以“花鼓”为主乐,因此叫淮北花鼓戏。流行于安徽北部和皖豫苏鲁交界地区,大致可以分三路北路(徐州、曹州、砀山、萧县、开封、邳县),中路(宿县、灵璧、泗洪、涡阳、蒙城、阜阳)和南路(蚌埠、淮南、寿县)。淮北花鼓戏的原始形式是民间的小型歌舞。

淮北花鼓戏的剧目分大戏小戏两种,传统剧目有《王小赶脚》、《四宝珠》、《花园会》等一百七十多个。内容多反应当时人民的生活、劳动、习惯、性格,运用当地群众的纯朴语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京剧的前身——徽剧

徽剧,渊源于明代的“徽池雅调”。明朝嘉靖年间,,江西弋阳腔流传到安徽青阳,贵池一带,与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调相结合,徽州府治所在地的艺人,在吸收弋阳腔的基础上创造了新腔,形成徽州腔,形成了具有当地地方特色的青阳腔;青阳腔又受到民间山歌小调和昆曲的影响,成为徽剧的先声。清乾隆时形成 “徽 戏”,今名“ 徽 剧 ”。

其特点是滚白滚唱,不仅让戏曲中的人物有倾吐内心积郁与激愤等感情的广阔余地,而且还富有叙述性。主要腔调是吹腔、四平、拨子和二黄,也唱西皮、高腔、昆腔、昆弋腔和花腔小调等。剧目很多,擅演历史题材的大戏。音乐曲调和表演技巧都很丰富。

3、 庐剧

庐剧,旧称“倒七戏”,解放后改今名。流行于皖中、皖西一带有一千多万人的广大地区,是省内最大的一个剧种。庐剧的起源比较早,据传在太平天国年间就有职业性流动班社。以大别山民歌和江淮之间的歌舞为基础,吸收了端公戏、嗨子戏、门歌等剧种的唱腔和剧目,逐渐发展成了格调统一、色彩鲜明的地方戏。庐剧的唱腔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在唱腔中不断出现用假声演唱的旋律,称做小嗓子。二是演唱中的帮腔吆台,即当舞台上的演员唱到一定的时候,由场面和后台的演员齐声帮唱,高亢辽阔,烘托剧情,渲染舞台气氛。其乡土味很浓,风格明朗。

4、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

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