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空气弹簧螺丝之家

25T型客车的青藏高原型

71 2023-07-31 14:10

25T型青藏客车是专门为青藏铁路运营针对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特别设计生产的高原铁路客车,分别由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BSP)、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和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制造。青藏客车的车种包括硬座车、硬卧车、软座车、软卧车、餐车、空调发电车、公务车等,设有集便式厕所、航空气密技术及供氧装置等,均采用墨绿色车身配以两道黄线的涂装(但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绿皮车)。25T型青藏客车由2001年开始研制,历时5年,参与研制的技术人员多达500余人,部件外包厂家近200家,整体造价比普通客车高25%~30%。

和普通25T型客车的情况相同,由BSP和南车四方机车车辆两家厂商制造的25T型青藏客车结构和设备基本相同,但部分细节上仍然有所差异。例如,南车四方差搭生产的青藏客车空调机外露,车顶平滑无棱,车窗形状较方正,使用SW-220K型转向架(发电车除外);而BSP产品的车顶空调包覆在整流罩中,不外露,车顶有棱线,车窗较宽扁并呈现浅绿色,使用AM96型转向架。而车内设计方面,南车四方的产品采用白色灯光作为主要照明光源,而BSP的青藏客车则采用暖色调照明。BSP制造的25T型青藏客车现在只运行来往西藏拉萨和北京、西宁的列车,而南车四方的产品则用于运行来往拉萨和上海、成都、重庆、兰州和西宁之间。

为了营造具有西藏风情的乘车环境,25T型青藏客车的内装设计也具有西藏的文化特色。车上除了有藏族特色的图案、饰品,并以浅蓝、浅灰、白、藏红、藏黄这五种最具西藏色彩的颜色构成了车厢内的主色调。而车厢内所有信息显示屏、标示,均同时采用汉文、藏文、英文三种文字。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青藏铁路正式立项,同年正式动虚迅拿工。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当地的特殊气候环境对青藏铁路客车提出相当苛刻的要求。青藏铁路高原客车作为铁道部科技立项的开发项目,铁道部决定由南车四方机车车辆先期开发一辆青藏铁路公务柴油动车,对列车的原材料、供氧方式、防紫外线措施等进行高原试验,积累经验。2003年2月,首辆高原公务动车在铁科院中国国家铁道试验中心经过了动力学、制动系统等一系列试验后,作为青藏线“流动指挥车”上线运行。

2005年2月,中国铁道部对青藏铁路客车项目公开招标,并由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BSP)和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标 ,正式展开了高原铁路客车的研制。按照合同,两家企业需要于2005年12月到2006年5月间向中国铁道部交付361辆高原铁路客车,其中包括308辆普通旅客高原客车和53辆豪华观光客车,合同总值2.81亿美元。同时,国家发改委下达《青藏铁路客车作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的通知》中指出,青藏铁路客车要依靠中国自主研发、自主创新。

2005年3月22日,中国铁道部组织讨论《青藏高原试验车高原适应性试验大纲》,确定了试验大纲。同年4月27日—29日,青藏铁路高原客车第一次设计联络会在北京召开,确定青藏铁路客车设计方案。 5月16日,青藏铁路发电车的转向架专家昌团评审会在青岛召开,确定了双空簧方案设计的可行性。5月18日,南车四方股份正式下达青藏铁路项目实施计划;同月,两辆由南车四方按照高原客车标准改造的25T型试验车下线,车上安装了制氧机设备并进行了电气系统的改造。6月2日,时任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到青岛视察青藏高原试验车时指出:“青藏客车完完全全要靠我国自主设计制造,这是振兴民族工业的一件大事、盛事。”

2005年6月,铁道部安排了一场青藏铁路客车高原适应性试验,包括了空调、制氧、噪声、电气、制动等5个试验项目,目的旨在研究高原环境对供氧系统、电气系统、空调系统的影响,并验证其运用可靠性,确定主要部件的选型。由南车四方股份、BSP、铁科院、四方研究所及众多空调、制氧及其他重要车辆配件生产厂家等单位组成100多人的科研团队及2辆高原试验车赴青藏线进行试验。此次试验获取了大量的试验数据、性能参数。

2005年8月底,在25T型客车的成熟平台上,完成了高原客车的设计初稿 。2006年2月15日,由BSP生产的首列25T型青藏铁路客车下线,而首列由南车四方机车车辆生产的青藏铁路客车也于同月下线。为确保青藏铁路客车在高原地区运行的高可靠性,两家厂商的首批青藏铁路客车于2006年2月底至3月中旬在青藏线上进行了单车试验、整列线路试验、试运行等,而这段时间里正是青藏高原天气最恶劣的时间。2006年6月13日,169辆由南车四方机车车辆制造的高原客车全部交验出厂 。2006年7月,成都铁路局向南车四方追加一列订单,令南车四方的25T型青藏客车总产量增加至185辆。

2010年3月,为配合上海世博会期间来往上海、拉萨的T164/T165次、T166/T163次列车由隔日开行改为每日开行,铁道部统一招标了新一批共83辆25T型青藏铁路客车,包含硬座车22辆、硬卧车44辆、软卧车11辆、餐车6辆 。同年4月28日,南车南京浦镇车辆公司宣布中标该批青藏铁路客车项目生产订单 。这批客车于6月交付上海铁路局,并于2010年7月1日起投入运营。 青藏25T型客车采用了各种新技术应付青藏高原环境和气候的挑战,铁道部组织了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四方车辆研究所、客车制造厂以及其他高校、研究院所等单位,对青藏客车的技术条件和技术方案进行反复论证,确定了青藏铁路客车的主要技术方案 。由于青藏铁路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以上的路段占总长的86%,为保证车厢内的氧气供应,25T型青藏客车首次配备了制氧系统,运用模板制氧技术,采用弥散式和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弥散式供氧是将由制氧机产生浓度约为40%的富氧空气送入空调主风道,通过混合空调系统中的新风和回风后送入车厢,使每节车厢的氧浓度达到23.5%至25%;而分布式供氧的氧浓度可达40%至45%,可通过管路供氧口及配套的鼻式吸管供旅客直接单独吸氧,确保了旅客乘车的舒适度。

由于高原空气稀薄,电阻值降低,电器容易击穿或短路,因此提高了列车的绝缘要求,对电器电线系统重新设计,在高原环境下绝缘强度和介电强度提高了1.5倍以上,发热性的电器负载散热能力要求提高约30%,并预先在低压氧舱内模拟试验。 由于青藏高原雷电、地滚雷频繁,为避免雷电对电气系统的破坏,青藏客车还首次装用了防雷系统。在综合控制柜直流600V输入、直流110V输入、网络输入、GPS 和广播天线等关键部位增加了浪涌电流吸收装置,在车端增加了等电位连接,在转向架上安装了四套接地装置,有效防范了雷击的影响。

由于青藏铁路沿途环境的特殊性,对于穿梭于西藏高原地带和平原地区之间的列车而言,实际经历了两个条件相差极大的环境,普通双层保温玻璃在这个过程中会因气压变化而变形、破裂或失去作用。25T型青藏客车使用由青岛金晶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内压自动调节型低辐射中空玻璃门窗,不仅要具备普通中空玻璃的性能,而且要针对气压变化大、高辐射、低温度等气候特点,采用适当的玻璃组合和气压调节装置,满足抗紫外线、低传热以及中空玻璃内腔压力自动调节的特殊性能,紫外线透过率不超过13.3%,车内紫外线强度与平原环境下基本一致。

为提高客车的密封性能,车辆采用了密封式车体钢结构和密封式折棚风挡,并首次采用了双唇密封式结构的电控气动塞拉门,加强了客车的防风沙性能,而且也保证了客车供氧的效果。减振器上设置防风沙橡胶套,防止风沙进入减振器内部影响减振器性能等。对车辆外露的非金属部件如转向架空气弹簧、折棚风挡棚布等采用高耐受紫外线材料,提高了部件的抗老化性。

为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25T型高原客车首次实现了“零排放” ,所有的污水、污物均集中收集、集中排放。排泄物通过真空集便装置集中收集,容积可以满足连续运行42小时无须排放的要求。客车装用了废水收集装置,污水箱容积达600~800升(视乎车厢类型),可以满足连续运行18小时无须排放的要求。所有青藏线长途列车均需要在格尔木站集中进行吸污作业和垃圾回收作业,污物箱、污水箱和垃圾箱清空后,才进入格尔木—拉萨段运行。

根据计算,在平原地区使用的发电车在海拔5000米时功率会下降约40%。为满足高原地区全列车供电负荷达到1400千瓦的需求,25T型高原发电车装用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在海拔5000米时功率下降幅度控制在29.5%以内 。同时由于高原发电车自重达85.8吨(一般列车的发电车重量只有60多吨),必须装用特别设计的SW-QD160型转向架。这种转向架带有八个圆簧、双空气弹簧,并采用无磨耗橡胶复合定位,能保证在发电车轴重24吨时,转向架的构造速度达到时速160公里 。此外,为配合机车直供电的兼容性,25T型高原发电车采用直流600V供电方式。